2017年5月5日下午3点,中国著名美学家,著名战略咨询策划专家,南京大学国际传媒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潘知常教授应邀到莲湖校区学术报告厅B厅作“从美学的终极关怀看四大名著”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四川文理学院科技处和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社科普及基地共同主办、文学与传播学院和达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共同承办。四川文理学院校长王成端教授出席并主持本场讲座,四川文理学院两百多名师生聆听了本场讲座。
讲座开始前,举行了聘请客座教授仪式,校长王成端教授为潘知常教授颁发了四川文理学院客座教授聘书。
报告开始,潘知常教授首先通过中外电影的美学比较,举例把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的13:12与《拯救大兵瑞恩》的8:1进行对比,从触犯世界禁律:女性、残疾人、动物,即不能歧视弱者切入。他指出张艺谋对人性的观察缺乏美学的终极关怀,说明了如果没有较高的美学水平,文艺工作者很难走向世界。之后,潘知常教授还把卓别林与赵本山进行对比,指出赵本山的小品不能走出国门的根本问题在于其小品中以模仿残疾人走路,模仿盲人以此来逗乐观众,其实是在歧视残疾人,缺乏终极关怀,是无法得到全世界认可的。相反,卓别林扮演的角色比弱者还弱者并为弱者说话才能成为世界级喜剧演员,走向全球,为各国大众所接受。
由此,潘知常教授提出,怎样让中国的美学追求赶上世界或者引领世界?说到底还是缺失美学关怀。潘教授从重新评选四大名著说起,引入启迪文学艺术的终极关怀,有意将四大名著空缺。潘教授的有意空缺其实是希望我们当代作家们的作品能够涌现出能够补缺这四大名著的位置。潘教授建议四大名著名单第一为《红楼梦》,第二为《金瓶梅》,然后有所空缺,接下来便将空缺的名著原因娓娓道来。舍弃《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潘教授从上个世纪开始和结尾两位巨人说起,世纪初的鲁迅先生提出“三国”弃和“水浒”弃,世纪尾的习近平总书记未提“三国”、“水浒”,并阐释其原因。他指出生命美学的核心概念是从现实关怀到终极关怀,而终极关怀的概念是一种把精神从肉体剥离出来,而且以人之为人的绝对尊严、绝对权利、绝对责任建立起一种直接关系的阐释世界与人生的美学情怀。
之后,潘教授把《红楼梦》分别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进行比较。《三国演义》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写出一个人在乱世中,人什么都可以做,不一定要做一个高尚的人,所以出现一种“三国气”——崇拜权术。从“崇拜权术”到“权术崇拜”,人性中最为幽暗、最为丑陋的一面出场。《水浒传》中,个人方面的快意恩仇,“该出手时就出手”,社会方面的造反有理,“风风火火下九州”。《西游记》中的唐僧以身试虎,却要在取经之路上打击妖魔鬼怪,而为什么一路上遇到的全是坏人呢,值得我们思考。所以只有《红楼梦》让我们发展,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爱是万万不能的,让一部分人在中国先爱起来。
潘教授文学功底深厚,通过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作品的比较分析,表明人只有具有崇高的精神,才能有人味,其文艺作品一定要具有美学的终极关怀,才能够名扬中外,流传千古。
讲座结束,王成端教授对本次学术报告进行了总结,表达了对当今时代文学作品的信心,并对潘知常教授的学术报告做出了高度评价,对潘知常教授不远千里而来为我们带来一场如此精彩的学术讲座表示衷心的感谢。四川文理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有很多老师自觉来听讲座,也有其他专业的学生自觉来听的,他们专心听讲座,与潘教授一起在美学世界畅游,认真对人生问题,特别是终极关怀问题进行思考,享受一次心里盛宴。
撰稿:任君凤
审稿:彭金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