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5日下午,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彭邦本教授应邀莅临我校,在莲湖校区多功能厅作题为“巴蜀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永恒魅力”的专题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社科普及基地、四川文理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联合承办,文学与传播学院曾宪文院长主持会议,文传学院部分老师及两百余名学生聆听了讲座。
彭教授先从文化、文明、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这几个重要范畴讲起,再由恩格斯的文明定义引出了巴地蜀地的文化概念主题。他指出,如今我们讲到的巴蜀文化是广义上的巴蜀文化,其次,我们现在所处的达州大巴山地区就是巴文化的核心区、资源区。
紧接着,彭教授分别从纵向和横向的角度对巴文化进行了介绍和学术拓展,在讲到巴蜀文化的时空范围时,彭教授引用了大量的古典文献与目前的行政区划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如《说文解字》、《山海经》和《华阳国志》等典籍,他以“巴蛇食象”等生动的文献记载为同学们勾勒出了巴蜀地理范围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至汉中,南至黔泣的轮廓。
接下来,彭教授以三星堆考古发现的玉璋、青铜人头像、樽和鼎等文物来说明巴蜀文化曾经的光辉灿烂史。其中,玉璋的流动痕迹、中原铜尊和三星堆铜尊的对比更充分展现了中原和蜀地的密切联系,以进一步窥测出人类文明交流的痕迹。在讲到商丘祭祀礼器鼎的时候,彭教授细分了青铜礼器作用,例如鼎是古人用来盛放荤的食物的,而罍则是酒器,再由盛荤的食物引出了“牺牲”一词的初始定义,彭教授还提出了与如今的仙侠剧中神不食五谷的今人观念不同的是——古人认为神,不仅要吃东西,而且还要吃最好的。
讲座接近尾声时,彭教授与听众分别从文化角度、历史遗留角度和汉字角度进行了更加多元化、深层次的交流与探讨。彭教授鼓励大家做学问之道就是要多问、多思考,要尽量全方位的看待事物的不同侧面,还进一步号召大家把握时代机遇,为恢复巴蜀文化昔日的荣光而共同奋斗。
彭邦本教授的讲座图文并茂、古今结合、中英互搭,既保留了学术争论又阐发了有关于巴蜀文化新的思考方向,给老师和同学们带来了一场视野开阔的学术盛宴。
(供稿:李贤莎图片:徐子涵初审核:王云彤 终审:赵定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