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9月19-22日下午六点左右,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社科普及基地分批次组织30余名青年诗词爱好者走进通川区大地影院,观看了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感受了中国古典诗词大师叶嘉莹(1924-)传奇的人生。
叶嘉莹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四合院内,她幼承庭训,受业于诗词大师顾随先生,在中国古典诗词的长流中,扮演着承先启后的重要角色。她引入西方文论诠释中国古典诗词,对新诗亦抱持兼容并包之态度,来往穿梭于古典与现代之间。叶先生讲授中国古典诗词不分职业、不论年龄,多年来致力推广对儿童的诗歌吟诵教育。教学研究之外,叶先生亦将生活经历与心境融入创作,传承千年诗心,纵使岁月坎坷也仍不懈追寻。她一生历经战乱、政治迫害、海外飘零,晚年回归改革开放的中国,持续创作、传承教学,重系文革中断的古典诗词命脉。影片交织了叶嘉莹个人生命和千年中国古典诗词,表现她在诗词长河中寻求存在的意义轨迹。
这部电影自上映以来,好评有余,热度不足,大地影院营销经理李建华说:《掬水月在手》排片仅四天,每天仅一场,每场只有零星观众。这是一部“挑选观众”的影片,2018年叶嘉莹捐给南开大学1857万,次年再次捐出1711万,累计3568万,很对人都是因为三千多万的捐款,才记住了叶嘉莹这个名字,但中文系出身的学生,对叶嘉莹则更多一重崇敬与深情,叶嘉莹的论述,兼具指导性与可读性,学习古代文学时,大多数学生都曾得益于她的著作。
20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刘晓翠说:叶先生启蒙了我对于诗词美的理解,听过网络上叶先生讲课,也看过她的几本书。在大屏幕上看,更觉得她思维敏捷,状态饱满。我觉得导演最大的失误就是影片太过阳春白雪,没有让更多人的人借由现代最通俗的媒体渠道,去喜欢上叶先生,因此浪费了一个极好的机会和题材。
2020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张静说:叶先生一生艰辛,少年丧母,中年失女,一生婚姻不幸,半世四海飘零,是诗词救了她,她继承和传递下来的是汉语最美的那部分。
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社科普及基地自2012年5月批准成立以来,持续开展文艺普及活动并指导成立诸多文艺社团,本次观影者主要来自于旗下的“巴蜀风文学社”、“月华诗社”、“晨曦国学”等学生团体。
(青少年文学艺术社科普及基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