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站点首页 >> 基地动态 >> 正文
  • 张松老师为青年大学生作《“非虚构写作”的价值及其局限》的学术讲座
  • 更新日期:2019-10-15 信息编辑: 浏览次数:        
    • 2019年10月14日晚,四川文理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青少年文学艺术社科普及基地普及专家张松老师在四川文理学院莲湖校区学术报告厅B厅为青年大学生作题为《“非虚构写作”的价值及其局限》的学术报告。

      张松老师首先讲述了虚构与非虚构写作的各自内涵和两者之间的相互关联。随后张松老师以其深厚的文学素养、丰富的文化积累,结合国内外作家、作品,从多角度、多方面向青年大学生详细阐述

      “非虚构写作”出现的原因、存在的价值和存在的局限。张老师讲到:新世纪国内文坛掀起“非虚构写作”热潮主要有五个原因,即社会现象的复杂化对作家想象和虚构能力的超越;网络时代虚拟技术形成的仿真文化动摇了人们的“真实”信念;虚构文学表面化和模式化创作使读者产生厌倦与不满;大型文学刊物和网络媒体对“非虚构写作”的倡导与推动;诺贝尔文学奖对“非虚构写作”的肯定与褒扬。“非虚构写作”的主要价值在于:“非虚构写作”打破了既定的文本属性,体现出更为开放的不同文体交织的写作倾向;作家沉入历史或现实内部的介入式写作鲜明地彰显出主题意识;作家不再扮演全能全知的上帝角色,而是以有限的个人视角进入文本;“非虚构写作”颠覆了传统文学对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大众参与“非虚构写作”使文学创作的主体加广阔。“非虚构写作”的主要局限有三:一是作家的创作受制于事实材料,难以发挥写作主体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二是过于强调叙事的真实感使“非虚构写作”的文学性欠缺;三是聚焦底层民众的苦难生活带来非虚构写作“消费底层”的隐患。

      讲座由四川文理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彭金祥教授主持,四川青少年文化艺术社科普及基地主任赵定贵教授以及学校200余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青年大学生聆听了讲座。

基地动态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 青少年文学艺术社科普及基地    
蜀ICP备06020089号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塔石路5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