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5日晚,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普及专家、四川文理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院长杜松柏教授在莲湖校区学术报告厅B厅作了主题为《古代文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学术讲座。文学与传播学院200多名师生到场聆听讲座。文传学院副院长彭金祥教授主持讲座。
杜松柏教授从闲适的美学特征、古代文人的闲适思想与文学表达闲适、古代文人闲适追求的现实意义三个方面,介绍古代文人对闲适精神的追求。讲座伊始,杜教授详细解读了闲适的含义与由来。“闲”是中华民族先民审美心态的鲜明特征,先民们具有与天地相交流、与日月共作息的自然观和生命观,有忙中有闲、弛张适度的生活节奏和生活情调。从美学方面看,“忙”包含阳刚之美;“闲”体现阴柔之美。
“适”字有“适合”、“舒适”、“适意”等诸多含义,分别构成了“物”、“身”、“心”三个层次的语义场。杜教授主要分析庄子、白居易、辛弃疾等人的闲适思想和诗词表达。庄子的闲适,通过“游”、“忘”、“化”获得精神的绝对自由。庄子的闲适是一种审美的生存方式,是一种自由超越的人生境界,也是一种艺术的境界。白居易的闲适是被贬之后明哲保身、知足保和的思想表现,是他“中隐”生存方式的文学显现。其闲适诗中充分了他乐天知命的安适心理;身世浮沉的求稳心态;“自惭”“自愧”的反思心态。辛弃疾的闲适诗歌是在赋闲后建功立业思想不能实现之后压抑的结果,她有过抱怨、有时也消极,但是表面上闲适之下涌动着不安宁的情绪。
“闲适”对于当今的启示,杜松柏教授强调,古代社会人们束缚很多,文人难以实现梦想,不能兼济天下只好独善其身,转而闲适。同学们面对当今浮躁的社会,我们应该学会保持定力,保持自己的赤子之心,留下个人空间。鼓励同学们学会经营自己的人生,在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后,合理安排学习与娱乐时间,真正做到劳逸结合。
杜松柏教授带来的此次讲座让大家受益匪浅,也让大家对“古代文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有了全新的认识与了解。
撰稿:孙婉鑫
2019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