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站点首页 >> 基地动态 >> 正文
  • 基地与邻水县诗词学会开展学术交流
  • 更新日期:2025-04-29 信息编辑: 浏览次数:        
  • 4月29日,广安市邻水县诗词学会代表团莅临基地开展学术交流,双方在巴山作家群作品陈列馆开展座谈,达州市《戛云亭诗词》副主编李方明、《巴山文艺》诗词编辑何智受邀参加活动,共同就诗词学习、创作、传承等进行深入研讨。

    基地主任曾宪文致欢迎辞,他简单介绍了基地工作开展情况,并对整合高校、基地、诗词学会资源,融诗词创作、研究、教学为一体提出自己的见解。

    邻水县诗词学会会长张敬之表示达州、广安同属大巴山,同山同水一家人,同根同源同文化,期望携手为川渝文化发展贡献力量。

    邻水县诗词学会党支部书记贺敬认为诗词素养是中华民族情怀、境界和精神的体现,从事当代旧体诗词研究顺应了文化强国的理念。

    邻水县诗词学会副会长王贤明谈到诗词的平仄押韵、起承转合、节奏变化,认为应用好古人的规矩,用质朴的语言反应现代的生活,使中华诗词得以代代相传。

    邻水县诗词学会副秘书长林厚玉指出诗词创作应将真情实感注入其中,摆脱味如嚼蜡、无病呻吟的“老干部体”。

    邻水县诗词学会副秘书长吴香秀回顾自己的诗词创作之路来说明引路人的重要性。

    《巴山文艺》诗词编辑何智分享了开展少儿诗词创作的尝试,并强调诗词是长远的心境涵养和情操陶冶而非短期的成绩提升。

    《戛云亭诗词》副主编李方明认为诗词创作应杜绝闭门造车,要走出去接地气,诗词世界、生活世界、工作世界相互生发、互为印证。

    四川文理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古代汉语教师杜自波分享了诗词教学中的心得体会,表示将对词学理论词的创作持续探索,为诗词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基地副教授姚春用“何必易雕宫于穴处,反玉辂于椎轮者乎”的典故表达自己对诗词学习传承的理解。

    调研之余,基地邀请客人游览校园并互赠书籍,双方共同表示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要站在民族文化的高度大力发扬推广,把握住文化全球化中的民族话语权。

    图文:丁璇     审核:王云彤     终审:曾宪文

基地动态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 青少年文学艺术社科普及基地    
蜀ICP备06020089号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塔石路5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