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地处大巴山深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诗词歌赋蓬勃发展。《巴渝舞》《竹枝歌》源远流长,历朝历代均有诗词名篇流传,仅宋元明清就有诗歌诗词40余卷,习诗、评诗、写诗已成为渠县独特的人文传统。这片厚重的文学热土,孕育了杨牧、李学明、周啸天、贺享雍四位巴山作家群优秀代表,尊为“宕渠四子”,杨牧是中国诗歌学会原副会长,中国一级作家,新边塞诗人代表;李学明是省委统战部原常务副部长;邓小平理论研究专家,周啸天是四川大学教授,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贺享雍是著名乡土作家。
6月20日,渠县“诗意宕渠·创意未来”原创诗歌诗词会隆重举行,杨牧、李学明、周啸天、贺享雍莅临现场,受邀参加诗词会的基地专家姚春有幸对巴山作家群的四位前辈进行了采访。
四位文学前辈对渠县及巴山作家群的未来充满期待,仅就渠县而言:长篇小说创作多部入选中宣部、中国作协和省委宣传部、省作协重点项目或精品资助,被翻译走出国门;中篇小说、小小说、诗歌等进入权威选刊、年选;30余件作品获中宣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等五个一奖、四川文学奖等;近3年全县出版文学书籍40余部,发表文学作品1800余件,实力作家、诗人们脱颖而出,巴山作家宕渠作家群的文学沃土已经形成。
他们希望作家、诗人戒骄戒躁,保持定力,将宕渠文化、巴賨文化、秦汉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书写生生不息的巴賨史诗,并将其融入青少年文学艺术普及,长江后浪推前浪,大家奋勇前进。

文图:姚春 初审:王云彤 终审:赵定贵